唐氏儿母亲:爱上不完美的孩子|世界唐氏综合征日

网上股票十倍杠杆_炒股杠杆官网_实盘配资炒股公司
栏目分类
网上股票十倍杠杆_炒股杠杆官网_实盘配资炒股公司
网上股票十倍杠杆
炒股杠杆官网
实盘配资炒股公司
你的位置:网上股票十倍杠杆_炒股杠杆官网_实盘配资炒股公司 > 网上股票十倍杠杆 > 唐氏儿母亲:爱上不完美的孩子|世界唐氏综合征日
唐氏儿母亲:爱上不完美的孩子|世界唐氏综合征日
发布日期:2024-04-14 06:15    点击次数:109

迎接生命的喜悦只持续了一周。17年前,东莞望牛墩,小达通出生。这个眼距宽、鼻梁低平、外耳小的孩子降临之始,便被医生建议带去大医院检查。

“面相不对?”女儿冉冉在南城一家医院出生后,陈兴伟被医生以同样的理由多次提醒。她一直以为,婴幼儿长相没有参考价值,即便显露出一些疾病信号,无非是吃药就能痊愈的感冒。

靴子落地,这些孩子此后被唤作“糖宝”——这个看似甜蜜的称呼,背后却有着苦涩的含义。由于偶然发生,或遗传因素引起,他们的第21号染色体比常人多了一条,故又称“21三体综合征”,是“先天愚型儿”的代名词,特指那些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儿童。

唐氏儿智力障碍通常较严重,但没有完全丧失,在某些领域可能展现出独特兴趣,也由此被视为心智障碍群体中的幸运儿。硬币的另一面,是随时“造访”的健康风险,以及沟通、学习、社会互动等方面的障碍,是唐氏儿母亲上了“发条”的余生。

人生剧本的改写往往只因一个基因的错位。3月21日是第十三个世界唐氏综合征日。南方+走进几位东莞唐氏儿母亲,探寻她们的力量与希望。

爱上“不完美”的孩子

再为人母时的黄转嫦,喜悦是双倍的。

2007年,大女儿两岁时,她顺利诞下第二个孩子,男孩,取名“达通”,寄望一生平顺、“七通八达”。

现实未能顺遂。一周内异地求医,达通被医生“宣判”:“活不过4岁”“天生愚型”。

冉冉的“宣判结果”来得晚了些。2014年入秋,出生一个月的她,被送往医院例行检查。医生察觉到异样,直到确诊。

陈兴伟不服气。她学历高、收入好,7岁的大女儿活蹦乱跳,几代亲人没有相关病史,小女儿的唐氏综合征,是哪个环节出了差错?

每个人都有23对染色体,其中每一对都由父母双方各贡献一条,唐氏综合征患儿是第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,变成了三条,也称21三体综合征。

她去网上搜,每600~800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唐氏儿,我国每年新增唐氏儿2.3~2.5万例,“我的孩子就是这1/800。”

陈兴伟陷入自责。怀孕期间,36岁的她常因工作忙到深夜,在被提醒因高龄存有唐氏风险时,她放弃了接受羊膜穿刺检查,“是不是太累了,是不是吃错东西了,如果我足够重视,这一切是不是就不会发生?”

守护癫痫丈夫多年,黄转嫦放弃寻找答案。她慢慢知道,对于唐氏宝宝来说,面容只是其次,唐氏儿还意味着智力障碍、生长发育迟缓、其他结构畸形。再具体一些,先天性心脏病、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等并发症极大概率与孩子相随……黄转嫦不知道,自己能否胜任母亲这个角色。

原本双倍的喜悦,变成了翻倍的压力。

17年以来,她带着达通做心脏修复手术、打风湿性心脏病预防针,一次次险象环生,打破医生的“四岁预言”。

达通喜欢做手工。黄转嫦欣喜于孩子的动手能力以及专注度。

担惊受怕依然是每天的心理常态。聊以慰藉的,是从孩子身上偶然发现的潜能,以及一些迟到的成熟。

黄转嫦是低保户。为了补贴家用,她常从附近工厂带回一些零件,拼装、组合,以补贴家用。达通一旁盯得入神、跃跃欲试,没想到,三下五除二,穿绳子、组装电极片、贴标签等零活都不在话下,一干就是夜里十二点,“一点点瑕疵都要挑出来。”

“做手工干什么啊?”她常在睡前问孩子。

“做手工,挣钱啊。”达通模仿妈妈语气。

“挣钱干什么呀?”黄转嫦问。

“嗯,给佩珊。”通通答。

佩珊是黄转嫦的大女儿。达通知道,姐姐在上大学,需要用钱。黄转嫦猜,大概是自己平时无意说起的一嘴,被达通记在了心里。

陈兴伟喜欢带着孩子出去玩,希望孩子增加见识、拓宽视野。

看着这个陌生的孩子,陈兴伟有些疏离感。她是90年代的准大学生,后来南下来莞,一路进厂创业、顺风顺水。眼下,一边是媒体报道里从唐氏患者群里走出的鼓手、指挥家、世界冠军,一边是怀抱里这个说不清话、让自己有些陌生的唐氏儿,她有些无计可施。

真正让她气急的,是孩子出生两年后的那场朋友聚会上,丈夫称冉冉不是自己的孩子的“无心之举”。

陈兴伟难以接受,决定带女儿独自生活,一边照顾女儿起居、陪她上学,一边打拼事业、支撑女儿康复及日常开销。好景不长,2018年,她接连遭遇投资失利、债台高筑、抑郁症缠身,她一次次地停下脚步。

“有次我躺在沙发上睡着了,她走过来给我盖上被子。”陈兴伟说,女儿爱笑、体贴、纯粹,这样的暖心时刻并不鲜见。她从女儿身上获得与生活“交手”的勇气,感受到为人母的另一重含义——

养儿育女,有甜蜜也有哀伤。

庇护还是融合

助力孩子重启人生、更上层楼的实践中,是庇护为好,还是融合更佳?

黄转嫦害怕孩子闲下来。她不认同以保护为由拒绝孩子社交的养育观。从达通小时候开始,她就带孩子去参加志愿活动,和普通孩子一起玩耍。有时候被拒绝了,达通也不在意,或是无法分辨那些言外之意,又转头加入其他孩子的活动里。

黄转嫦看在眼里,不加干涉,她时常被孩子单纯的快乐所感染。另一方面,她依然认为,要让孩子融入社会,家长势必要投入时间和精力,“但是一只脚一定要扎在特殊群体里,孩子在这里更容易找到真正的朋友。”

黄转嫦带孩子参加志愿活动。

对于陈兴伟来说,除了语言障碍,女儿和其他普通孩子没什么不一样。每次出门,她都会鼓励冉冉多带点零食和玩具,和其他小朋友分享,进而拉近心理距离。

有时候小朋友会问:“为什么姐姐不说话?”

“她是特殊儿童哦,反应时间比你们慢一点。”陈兴伟大方介绍,以一种平静而直白的语气。她认为需要让孩子们知道这样的差异,“希望女儿能接纳、习惯”。

把女儿置入普通人的世界,陈兴伟从孩子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了。几经辗转,她当时找到蛤地附近一家幼儿园,甜美乖巧的女儿受到老师同学们的喜爱。借力融合教育,她希望女儿可以接触到良榜样,习得规范,从而挖掘潜能、快速进步。

对于成家,更像是一道无解的难题。达通出生时,医生曾说,他日后可以结婚生育。黄转嫦反复纠结,“生活能力还是欠缺,如果两个类似的孩子在一起,哪怕对方稍强一些,在一起总会有很多问题。”她想了一会儿,“能不结婚可能就不结婚了。”

相较于大多数家长认同的“每个人都有爱与被爱的权利”,陈兴伟则更担忧女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。她担心女儿被骗或遭受其他侵害。

波澜也许还会再来,陈兴伟已做好平和面对的准备。她表示,如果提前知道孩子将是唐氏儿,“不会冒险尝试”。但很快又自相矛盾地说,如果有机会“抹掉这个经历”,她肯定不会选择抹掉。

尽早的干预,充分的支持

唐氏综合征只是人生困境中的一种,但是对于家庭、社会而言,这也许意味着不可承受之重。

在东莞市妇幼保健院生殖遗传研究所,医护人员正在进行筛查检测。

“中国每年约有2.3~2.5万唐氏儿出生,平均20分钟就有1例唐氏儿出生,目前我国已有100万唐氏综合征患者‘唐宝宝’。”在东莞市妇幼保健院生殖遗传研究所副所长严提珍看来,唐氏综合征离我们并不遥远,“预防是最经济、有效的健康策略,针对唐氏综合征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,通过精确的孕早期筛查或产前诊断可以避免这类孩子的出生。”

筛查技术的精进为家长提供了多样选择,而现实中的唐氏家庭,也正抱团取暖。

东莞市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汇聚了全市30多个唐氏家庭,这个互助交流平台为智力残疾人及其亲友提供了表达自我的舞台,大家常分享照护经验,活跃在“牵着蜗牛去散步”等公益活动中,增进与社会大众的联结,推动社会普特共融。

东莞市康复实验学校,一群孩子正在康复训练。

在东莞市环城东路以西、东莞市康复医院以南,东莞市康复实验学校林荫夹道、活力四射。每天清晨,包括冉冉、达通在内的400多名特殊儿童,会在这里开始他们一天的康复学习之旅,直至傍晚离开。在这群孩子中,有55名唐氏儿。除了常规的教育教学之外,学校还针对唐氏儿的特点,安排了发音训练、系鞋带练习、学唱歌以及舞蹈舞狮等课程,以满足他们的身心发展需求。

“医疗救助政策可以报销医药费、首次办《残疾人证》一次性可领400元补贴、低保家庭残疾人每人每月补贴200元……”黄转嫦对种种补贴如数家珍,她觉得东莞是一座有爱的城市,“2010年,孩子手术在即,急需一笔医疗开销,学校听闻后帮忙联系政府部门、社工帮忙联系媒体,我们很快筹集到手术费。真是完全没想到,一个特殊孩子会引起这么大的关注。”

如今42岁的她不再害怕老去。她计划着今年下半年孩子入读东莞市康复实验学校高中。关于未来,她担心达通有朝一日将患上阿尔茨海默病。而在前不久,《东莞市购买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实施暂行办法》出台,明确将通过政府采购采用24小时集中居住和照料模式,落实寄宿制托养照护服务。她欣慰于东莞将有越来越多可以接收孩子的地方,“希望孩子患病那天之前,能托付至这些寄宿托养照护机构。”

对此,达通不关心,他或许还不懂,风险是怎样一件事。

黄转嫦觉得每天尽力而为便能无愧于心,“或者最好多一天,”她说,“比孩子多活一天。”

【撰文】龚菊 欧雅琴

【通讯员】高雁 严提珍 陈旭培



上一篇:从于成龙出生地到初仕地 山西方山赴广西罗城交流廉政文化
下一篇:中航证券:给予长白山买入评级

Powered by 网上股票十倍杠杆_炒股杠杆官网_实盘配资炒股公司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站群系统 © 2014-2024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